L
L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最近办公室外河上施工,当当当的打桩声振得我心惶惶,更把办公的热情一点点都给敲的烟消云散~

前几天听完了导师一个学生的毕设,然后下月中旬再接一个,然后就是我自己了,想想自己在Brisbane求学的时光也快要接近尾声,有点留恋,却也有点不那么的留恋,只像是一段不那么能预料得到的经历,初心已忘,只待前程~


然后还是从书说起吧

不经意,很巧合的,把三本小说放在一个时间看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边城》。我也不知道我以后还会不会有机会看到比这更好的爱情,或是还有心绪去想想看爱情还能是个什么样子,总之还是先感受在当下吧。

霍乱时期的爱情

虽然读起来没有那么的拗口,或者说其实文字上挺容易理解,但是故事的结构还是让我感觉太特别了一点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在回顾老瘸子的爱情,后来我以为这是在讲述贵族医生的爱情,最后原来主人公竟然是另一个身为私生子的老头 这段爱情故事被写的即是那么的融入在生活中,又是那么的有点不太现实。就好比豆瓣上的介绍里写的: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书里有太多我觉得我可以理解的地方,更有太多我讲不清楚的部分,只不过两个年少倾心,书信传情,却瞬间失去了热情,然后要到八十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牵手旅行的故事实在是让人有些无可奈何~ 无怪乎书里面马尔克思说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每次碰上写的太好的书,我觉得我都得借用书评来解决自己的表达问题,也难怪多年以前曾一度憧憬过找一个文学系的姑娘,有些事情你自己做不到,真是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几个豆瓣上的书评都写的挺有感觉,而且奇长无比,只能摘一小段放在这里:


三个关于爱情的问题


这本书实在写的太好,好到看完之后我都基本上一个特别的句子,一个特别的段落都没有摘抄下来,也无怪无数人都这么的推崇马尔克思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我觉得他已经把小说写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成色十足了,你看小说,只会一直沉浸在感受里,从头到尾。

然后就是被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给震惊到了,有点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时候想想看,爱情这东西,别人写出来,演出来,你站在一边欣赏,觉得好幸福啊,好羡慕啊,可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你像其中的主人公一样付出吧,谁又能做得到其中几分? 所以么,看一看烟火能有多绚丽就够了,合上书本,感叹一下,然后还是寻寻常常的过自己的一生,不要觉得生活辜负了自己,能得到几分,只不过因为就付出了几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个书一直知道,然后也是长度合适的短篇,看起来毫无压力。是个挺不一样的视角,虽然我觉得这种程度的暗恋,单相思加自我牺牲也有点太极端了。不过一男作者能把女人暗恋男人的心理过程描述的这么好,真不得不说作家就是生性风流,我都隐约觉得这事估计十有八九也和茨威格的本人经历有关系。

听说徐静蕾还把这个给改编成电影了,请不要糟蹋东西~
边城

从初中语文读本里就知道沈从文,知道边城,但一直到今天才看完。感觉生活里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你有点意识去做点什么,可能你还挺有兴趣挺有想法,但你就是不真去做,也说不上为什么,也没什么理由,就这么一直拖着拖着,拖到最后要么突然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你付诸行动了,要不就拖到棺材里掉泪去了~

然后很庆幸我还是把边城给看完了。你去评价一个作家够不够好,有时候不见得一定要去看什么大部头,我把边城看完,就觉得以前一直流传的一个说法哪怕是杜撰,也是挺有道理的,都说如果沈从文当年不是因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前几个月病逝,那年的奖就是他的了~

感觉边城写出来就一个美,景色也美, 人心也善良,爱情也纯粹,就连最后悲剧的结尾读到时也觉得是那种淡淡的无可奈何,这小说就像一阵风,简简单单的一段故事掠过来,没有什么要你开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的地方,用心体会一下就够了~

然后看到沈从文的相关介绍里,其中有一段,关于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他的夫人问他你写的小说真不真,沈从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反问你怎么不问我写的美不美?

三本小说都有个共同的地方,一种充满着爱情的力量,却又流露着悲剧意味的结尾~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句一生一世,边城里那句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

有时候我想,世上有千千万万的东西,为什么比较起来爱情就这么的特别,可能因为爱情圆满的时候很美,破碎的时候也很美吧~


然后就是大俗作品了

绑架游戏

东野已经在很久之前就升级成了继村上之后我的第二个脑残粉对像~ 而且此君似乎在最早期的纯推理和男女主角纯粹感情交流后开始向细腻描述床弟细节转型了,估计日系推理界也是竞争太过激烈,不夹带点私货不容易吸引读者~ 不过这个手法也太明显了,现在我一看东野里面男女主角要上床了就一哆嗦,不是男的要制造个不在场证明,就是女的想盗窃男的精液,一想到这可能是个推理的伏笔立马读起来索然无味,咱就不能虚实结合一下,让推理线索都在穿着裤子的段落里产生么~

绑架游戏

我只能说四个字,浪费了我的时间,再加两个,和感情


再来说说电影

已经好久时间只在周未去影院看电影了,花着比周二贵一倍多的钱,却也没什么办法。周一到周五都被牢牢的钉在办公室里,真是虽然尚未工作,却已经开始在细节处感受到工作的牺牲。

X战警:逆转未来

本来以为我得瞪大了眼睛来一次寻找范冰冰,没想到虽然台词就一句,出场次数倒还不少~ 只不过演技也实在是太浮夸了吧,短短几个打斗场景,楞是演出了BTV港剧的味道,特别是那个被杀镜头,太中国风了,我都不忍看了。

明日边缘

没看懂最后的结尾,不是两人都丧失了能力了么,怎么还又回档了,英文不好就是不行啊,听个一知半解直接影响理解效果。然后发现Event的会员卡十次免费一次,我以前从来都没掏出来用过,感觉亏大了。


再来说说悉尼

赶在叫兽逍遥快活回澳之前,去了一趟悉尼,想想虽然城市都大同小异,不过就算为了Opera House也得去一次,免得以后别人问起来发现自己来澳多年连这么标志性的景点都没去过也太被人鄙视了~

住的地方离Darling Harbor一条小街,从第一天到第二天下午走路都得靠手机,从第二天晚上到最后回来那段时间完全可以CBD闭着眼睛畅通无阻,真是国外的城市再大,有必要去逛的也无非是CBD附近的几个去处而已。 然后发现所有的这一切地方离的都特别的近,Opera House, Botanical Garden, Darling Harbor, Fish market, Rock Area….有天下午闲来无事还去了趟 Bondi Beach, 最后一天在Sydney Bridge上来回走了一遭,以累到腿软结束整个旅途。

很多事情,其实根本就没有想像中那么麻烦,路怎么走啊,这里那里怎么去啊等等,有时候克服一下惰性和依赖很快就能完成了,但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一直等到了最后。

总还是喜欢不上悉尼,第一天刚去Opera House就被一脑残老外问你为什么来抢我们国家的钱,我就操了,哥花着自己的钱来看看风景你丫真是神经病一个;然后在Botanical Garden里又碰上一个死老太太大声宣传轮子,什么墙要塌了快逃命吧,我真就无语了,这么宝贵的入教名额你就不能留给你家老头子么;然后去看那个挺有名的大教堂的时候发现轮子们在广场上连横幅都拉出来了,还拿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各种赤裸裸的反动宣传,好好的一个景点,就这么给人整恶心了~

然后就觉得悉尼就像个各方移民的大杂烩,总有点流里流气的浮躁感觉在里面,第一天跟着别人闯红灯过马路,第二天我就已经很自如了,然后在走Sydney Bridge的时候竟然还看到了周围大楼挂出来的抗拆迁标语,一恍惚我都以为我穿越回国内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移民混杂的大都市都是这么个样子,总觉得那个城市里少一点沉稳的东西,人心浮动~ 所以说逛了整个Sydey, 最喜欢的竟然是那个小不点的Bondi Beach和Opera House 旁边那个art museum, 一个代表了自然宁静的西方生活,一个代表了锐意进取的西方思想,剩下的还是算了吧,不说让人失望,却也让人无所留恋~


我的第一篇Blog写的很长,然后现在这篇删去了最后的一大堆,不过凑一凑也显得很长~

刚读文章看到一段话,放在这里收尾:

或许,我们都自以为轰轰烈烈地为爱折腾过,我们自己,也一定为某个人夜夜苦思地纠结过。否则,不会安心地结婚,用一生作承诺。青春时,人们以为一生就是眼前的一会儿。后来,终于明白,青春结束,漫长的一生才刚刚开始。

偶像、天才或庸人,都遵循着自己的时间表,在适当的时候,抓住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萨冈说: 爱情是奢侈品,有可以,没有也能活 ——我们不过都想好好地活着罢了。

最后脑残粉一下马尔克斯:让时间流逝吧,我们会看到它究竟带来了什么~

结束~